查看原文
其他

湾区观察||广州缘何成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等生”?

南方治理 2024-06-27



22项改革举措获全省推广

广州缘何成为营商环境“优等生”?



      日前,广东省委改革办发布消息,经全面评估梳理总结,在广州、汕头、东莞部署开展的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经过三年探索实践,试点地区形成一批改革经验成果,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试点城市中,广州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2018年以来,广州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头号工程”,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中一路“闯关升级”,陆续开展营商环境1.0改革至5.0改革,着力减流程、减成本、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改革试点不断突破,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广州样本”。营商环境的改革成效,正不断激发着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十三五”期间,广州新登记市场主体197.91万户,期末实有269.67万户,较2015年末增长1.03倍。到2025年,广州市市场主体总量将达400万户以上,每千人拥有企业将达133户。

写好“必答题”

      环境优则企业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水和土壤,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成色。因此,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改革是一道“必答题”。

       在广州近年推出的营商环境改革中,每次改革均有不同侧重点,但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2018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印发,谋划部署在广州、深圳、汕头、东莞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 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不久,广州发布《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营商环境1.0改革。

        在营商环境1.0改革中,广州聚焦行政审批领域“简政放权”,瞄准世界一流和国内先进城市,狠抓《实施方案》中“336”试点任务落实,即: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3个国家级改革试点;推动广州开发区、南沙自贸片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3个重点区域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系统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发展6项“走在全国前列”改革。

       其后,广州于2019年3月开展营商环境2.0改革,瞄准重点领域实施“指标攻坚”;2020年1月开展3.0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服务跨部门“流程再造”;2021年5月,印发《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即4.0改革方案),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改革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今年1月,《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以“激发活力”为主线,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将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作为关键,着力破除阻碍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大力度利企便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目前,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广州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共有22条改革举措获全省复制推广。

       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例,广州所推行的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全面整合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就业和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预约银行开户等多个事项,实现申请人只需登录一个平台、进行一次认证、一表填报。通过“一网通”平台,各部门信息同步采集、实时共享,后台同步联办,最快0.5天办结,申请人即可在“一窗通取”专窗一次性领取纸质营业执照、印章、发票和税务ukey的“大礼包”,同步完成就业和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截至2021年末,广州有99%的开办企业申请是通过“一网通”平台办理,成功办理并领取“大礼包”超过43万笔,其中约半数实现0.5天办结。

创新“自选题”

      有了“一网通”平台,市场主体便可享受 “网购式”智慧开办企业服务。今年以来,这一平台的功能再“升级”,将改革红利惠及粤港澳大湾区。从3月29日起,广州开通“穗澳通”一站式商事登记服务,便利澳门特别行政区申请人在穗创业投资,快捷落户广州。

       “这项新举措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探索的涉企服务新路径,全力推动实现粤港澳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为拟在广州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开办企业商事登记服务。”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穗澳通”商事登记服务在实现“一站式”商事登记的同时,更进一步突破政务服务时空限制,推广“网购式”智慧涉企服务覆盖范围。

      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不只局限于固定的评价指标。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进程中,广州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在对标一流的同时,打出一套创新“自选动作”。

         瞄准打造国际营商规则衔接高地的目标,广州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办理全国首例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打造全国首个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实现首笔3800万元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拨付……广州在商事制度、要素流动、行业监管等方面率先发力,制定实施两批共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清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软联通”。

      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同频共振”的是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驾护航”。在广州答出的“自选题”中,法治保障尤为亮眼。2021年1月1日起,《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广州成为最先将营商环境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的城市之一;广州打造的国际商事仲裁“广州模式”,实现广州仲裁委同步运行内地、香港、澳门三套庭审模式,在全国率先上线互联网仲裁云平台,实现仲裁全流程线上运行,被司法部推荐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企业间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项目。

探索“加分项”

      “微笑黄埔,营商靠谱!”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营商环境改革处处长冯传林这样阐释着“黄埔Smile营商品牌”的创意,“我们将用灿烂的微笑欢迎、服务大家,让更多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用更鲜艳的营商底色烘托出企业绚丽的色彩!”

      作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用一项项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创新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让营商环境“软实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今年2月,广东省下发通知,广州开发区39条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获全省推广,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对广州开发区的经验进行学习借鉴,打造各具特色的营商环境“单项冠军”。

       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最快为企业节省了6个月的筹建时间;政策兑现“一门式”服务改革,平均用时21个工作日,兑现效率比改革前提升4倍以上;1870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获得扶持资金5.81亿元……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改革成效实打实体现在市场主体的活力中。企业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方能“大展拳脚”。

      “众人拾柴火焰高”,营商环境改革同样如此。在优化营商环境“全市一盘棋”的工作统筹下,广州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动重点区域大胆尝试、锐意创新,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改革“一区一品牌”,为改革探索更多“加分项”。

       5月6日,南沙区营商环境建设十大集成创新成果正式对外发布,“晒”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推出商事登记确认制、拿地即开工、无证明自贸区……南沙的一系列首创性改革品牌,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充分认可。截至2021年底,南沙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220个,市场主体总量超30万家,较2020年增长60%,其中2021年新设企业8万家,增长率达65%。

      去年,广州正式获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站在新的起点,扛起新的重任,广州还将在市场准入、要素流通、项目审批、创新生态等领域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重大实践成果,为全国改革先行探路。


来源:南方+客户端


营商环境

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

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重庆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六个城市试点,营商环境如何创新?

中国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政策及其路径

中国31省市区2022年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重点

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倪光南:信息核心技术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砝码

余英时:辛亥后的中国一直在往前走

张维迎:恩师何炼成引我进入经济学

秦   晖:走出帝制

金观涛:我的思想历程(1990-2021)

赵汀阳:作为方法论的中国

葛剑雄:中国人的六十年迁徙史

葛剑雄:学术写作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与学术规范

王树国: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

张异宾:斯蒂格勒的数字化资本主义批判

江小涓: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

洪永淼:数学、模型与经济思想

邱泽奇:数字化与乡村治理结构变迁

许成钢:产业革命、科技创新与制度变革

许成钢:民主在中国的常识与误解

朱云汉:数字经济重塑人类文明

范如国:平台技术赋能、公共博弈与复杂适应性治理

欧阳静:简约治理能力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王国成:数字世界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王国成: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唐任伍:花样百出的诬告形式与千奇百怪的诬告动机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



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专辑征稿启事


     

      一、征稿目的

      自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新时代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建设在新文科教育引领下必然承担起回应新时代新形势的使命和责任。如何推进新文科教育理念充分运用于一流专业建设实践,实现多学科交叉创新和多技术融合发展;如何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有机融入到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之中;如何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些都是当前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议程。为此,《南方治理评论》特向海内外征集“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专辑论文,籍此凝聚专业建设力量,展现专业建设新动向,共同推进新文科教育与一流本科专业发展。

       二、选题范围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稿件征集主要围绕新文科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教材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教学手记等议题。

      新文科教育:新时代变革、新技术发展呼唤新文科教育和新文科建设。如何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是新文科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产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影响,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探究的话题。

      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需要夯实专业建设内涵、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建设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材资源建设:改进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编写适合时代、面向未来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先进性、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教材编写的质量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教学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实验、实践等方面改革,把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知识、方法、品格方面充分受益。

      协同育人创新:加强实践基地和实践条件建设,完善政学携手、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机制,通过院地、院校、院企的有效协作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除第一课堂外,第二课堂的作用对于人才培养意义至关重要。社会实践机会多了,实践能力提升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教师教学手记:教学相长是一个悠长而又深刻的命题。如何为师为学,如何改进教学呈现,如何与学生一起成长,如何享受育人快乐,因而教学需要反馈、教育需要反思。

      三、投稿要求

      1. 投稿论文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投稿体例详见《南方治理评论》中的“辑刊体例”。

      2.投稿论文可为理论综述、研究性论文或案例分析论文,投稿者须严守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剽窃,论文在6000字以上为宜,鼓励图文并茂进行阐述。

      3. 征集稿件仅接受邮箱投稿,来稿请投至:gdgzpar@163.com,务必在投稿邮件主题栏注明“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专刊论文投稿。

      4. 征文截止日期为2022 年8月30日。

      四、联络方式

      咨询:彭铭刚老师

      邮箱:pengminggang@gzh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